民国时期“中原画派”山水画溯源

    清末同治、光绪朝以后到民国初期,山水画坛已经不再是“四王”(即清初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石谷)主导一切的局面。作为“四王”山水兴起与繁盛的江浙地区,“海派”早已取代了“四王”山水的统治地位,从而使全国山水画坛的格局以及风尚都发生了改变。在清代末年,科举停办,兴办学堂,引进西洋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材,以适应新的文化潮流,在河南省会开封创设了河南优级师范学堂(开封师范、开封一中、开封女师、北仓中学、东岳艺术学校)设置美术专业。大量画家向政治和文化中心开封集中,开封画坛俊彦云集,尽一时之盛。大多数书画家主要致力于对古代优秀传统的挖掘和继承。创立了质朴博大的画风,影响中原地区,辐射全国。
 
  在山水画艺术的承袭和创造上,不少画家以反叛精神力求突破”四王”传承的藩篱.或出洋留学。或并不拘于师从某家、某派,而是上溯到明代或宋、元传统。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初,吴昌硕等“海派”大家殒落后,由曾熙、李瑞清等人倡导的崇尚“清初四僧”的风气盛行,一时间“几至家家石涛,人人八大,连类而及,如石涛、龚半千均价值连城。融合“南北宗”,贯通古今,使开封的山水画坛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在中原画派山水的繁荣景象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时期活跃在中原地区的山水画家群。在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  上呈现出两条相互交错、叠合的脉络。即:

  (一)以张乐天、关百益、邹廷銮、楚泽南、邢石英等人为首的从“四王”山水入手。转师明人或清初“四僧”绘画风格:

  [张乐天](1882—1974)名受祜,字乐天,号乐道人,听香馆馆主。画工山水,兼作花鸟草虫。所作画多有自题诗。20年代,《湖社月刊》刊登其作品。30年代初,他与相国寺净尘***师及书画名家许钧、关百益等即为艺林雅集社成员。

  [林东郊](1866—1936),字荠原,系清朝末年翰林,邃于经史,学识宏通,品学兼优,道德、文章、书法、绘画,靡不精绝,驰誉中州,为艺林所推崇。他的绘画艺术,长水墨山水,兼善写意花鸟。他的水墨山水画,具有深邃的意境,高雅的格调,富有诗情画意。1934年在开封举办的“河南全省现代书画展”展出了他的《山水》和《山水四屏》等,作品在线条造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笔墨的功能,表现了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和自己的真情实感。

  [关百益] (1882—1956),原名葆谦,字百益,号“益斋”。1907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毕业。从师于著名学者罗振玉,1927年回开封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关百益是河南省30年代的著名学者,近代考古学的先驱,河南博物馆的奠基人之一。关百益知识渊博,对史学、金石学、考古学、甲骨学、方志学以及书画等均有深邃的造诣。

  [邹廷銮](1872—1945),原名邹枚,字君辂,号少和,斋号须迦盦。邹乃丹青世家,为清代名画家邹一桂后裔,自幼受家庭熏陶,爱写诗作画。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举人。擅长花卉、山水,画风古拙清艳,名垂一时。他主张作画“以造境为上”,作品要有他提倡的“山林气”,终为一代大家。

  [楚泽南](1895—1988)早年毕业于河南优级师范,后考入上海艺专。擅长山水、花卉,师古而化,画风独具一格。

  [邢石英](1913—1991),15岁拜陈瑶生、吴镜汀为师。1935年考入河南艺术师范,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参加河南金石书画研究会。一生致力于山水画创作。以南宋四大家马远、夏圭创作方法为范,苦学不辍。著有《邢石英山水画说》。

  [吕佛庭](1910—2001),号半僧,又号迂翁。1931年考入北平北华美术专科学校,初学西画,后改学国画。受教于齐白石、吴镜汀、徐燕孙等。吕佛庭坚持在中国古老文化和古文字领域里大胆探索,在古老文化中汲取精华,刻意创新,先后创作出了“文字画”和“禅意画”。其“文字画”把象形字从实用符号中全面解放出来,重新组合为具有生命、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字图画,备受海内外书画界瞩目。著有:《中国书画源流》、《中国画史评传》、《中国绘画的四种境界》、《中国画论》、《文字画研究》等。 


      二)不少有真才实学的画家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也有的在河南美术教育方面,在致力于中西绘画之融合方面勇于探索,以期开辟中国画的新途径。如以李剑晨、谢瑞阶、于安澜、林国选、周中孚等为首的中西结合的画家。

  [李剑晨](1900—2002),1923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西画系,同时师承陈半丁等研习中国画。毕业后曾在河南省立一师等校任教。1937年至1938年考上公费赴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库拉西欧美术学院研习西画与雕塑。作品中西兼融,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情韵,格调纯朴清新,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他对水彩画的内容、色彩、结构作了大量开拓和研究,贡献巨大。被世人誉为“国画大师”、“水彩画之父”。

  [谢瑞阶](1902—2000),曾用名谢宝树。1921年考入开封图画音乐手工体操学校(后更名东岳艺术师范),1923年毕业后插班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在二三十年代主要画西洋画,人物、风景、花卉俱能。30年代初,谢瑞阶又自学中国画,靠临摹研究前人,渐趋成熟,人物、山水、花卉均可。1934年编著《人物画法简述》一书,以国画笔墨技巧与西洋画解剖学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人物画法,该书1935年由北平静文斋书店出版,1935年作国画人物《朗吟飞过洞庭湖》入选当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美术展览。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随学校在豫西南伏牛山区的镇平县和内乡县工作、生活,因受大自然的熏陶,其山水画有了新的发展。被世人誉为黄河老人。

  [林国选](1904—1984)1931年毕业于上海艺专,受教于刘海粟等,擅山水、花卉、人物、工书法,作品30年代参加全国美展。民国期间有画集行世。

  [周中孚](1911—1986)32年毕业于上海艺专,师从刘海粟、吴弗之、潘天寿等,擅长人物、山水,民国期间曾在开封创办美术学校培养艺术人才。 

  [于安澜](1902—1999),原名海晏,193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擅长中国画理论和中国画史研究。著有《画论丛刊》(校辑)、《画史丛书》(校辑)、《画品丛书》(校辑)、《书学名著选》(校辑)等。

  [魏紫熙](1915—2005),自幼酷爱绘画,少年时代对古人名作苦心临写,尤喜石涛大师之作。17岁时去开封就读河南艺术师范学校,努力研习石涛等诸家技法,融会贯通,对中国画的传统技艺,具有较深厚的根底。1934年曾与同学数人在开封相国寺举办联合画展。此后,个人并有创造性的发展,画风自成一格。与傅抱石、亚明、宋文治等,被誉为“金陵八家”。

    “中原画派”画家群虽各有师承,但在维护传统、保存“国粹”上是一致的。与“海派”绘画相比,“中原画派”画家的作品更注重“文人”格调和乡土气息的营造,较少商业世俗气息,甚至有时显得过于执拗,缺乏变通。山水在总体艺术功力上表现出的深沉、博大,成为最具凝聚力的地域艺术风格,一直影响到当代中原地区乃至全国的山水画坛。

                                                  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