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山水画特点及其地位-李明

   中原山水画特点及其在全国山水画格局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省、全国经济高速持续的发展,河南的中国画,尤其山水画与中原美术一同崛起,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过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用30年的时间打造出一批实力强劲、整体素质高、具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国画家,他们的作品连续在全国性的各项美展中获奖,为美术界瞩目,目前已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中原山水画劲旅。

    中原山水画的崛起是在全国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取得的,具有较强的时代风格和地域特色,加上中原丰厚文化底蕴的影响,使中原山水具有重传统、重生活、具时代气息等多方面的特点,下面从四个方面具体阐释河南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第一,中原山水画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五代北宋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当时的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具有重要的地位,荆浩、郭熙、王希孟、李唐等一批承前启后的山水画大家奠定了中原山水画雄厚的根基。宋室南迁,中原山水画整体黯淡,但中原山水画的传统精神并未就此泯灭,具有强烈宋画意味的大山、大水、全景式构图在新时期的中原山水画中不但得到很好的继承,并呈现出发扬光大之势。中原山水画家具有注重艺术修养的传统,书、画兼善者代不乏人。已故老画家谢瑞阶的黄河画卷和章草作品都堪称典范之作,新崛起于画坛的中青年画家也都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传统。

    第二,中原山水画善于表现大场面、大题材,笔墨并重、南北兼容,皆源于北宋深厚传统的长期浸润。当代中原山水画家较好地继承了这一艺术特点,谢瑞阶的《黄河在前进》、陈良才的《源远流长》、谢冰毅的《黄河之秋》、李明的《太行浩气》、桂行创的《积翠重苍》以及宋治国的《苍岩叠翠》等作品都是大场面、大题材的具体体现。大山、大水、大场景既是中原山水古老的传统,也是当代中原山水画家的胸襟所在。古人云“胸中丘壑”,山水画创作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表达,更是画家渊源学养、胸怀四方、忧患意识的主观表现,以情入画、情景交融方能感人至深。中原山水北有太行、邙山,南有伏牛、大别,黄河横贯,淮河蜿蜒,山河相间,可谓山水画家的用武之地,她成就了唐宋山水画的辉煌,而续写辉煌,当代河南山水画家责无旁贷。

    中原地处东西咽喉、南北要冲,为九州之中,其文化的影响力曾经辐射四方,中原自古就以开放的胸襟迎天下,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反映在山水画创作上也是如此,在深谙北宋传统的基础上,南北兼容,东西博采,笔墨并重,而成中原面貌。河南山水画界老一辈画家如河南大学美术系的胡定鹏先生毕业于广州美院,师从关山月、黎雄才诸大家,傅智明先生毕业于中央美院,师从李可染先生,陈良才(已故)先生毕业于湖北美院,师从关山月、汤文选,王威、丁中一诸先生则毕业于浙江美院。作为河南山水画坛的导师级人物,其画风皆源自京,浙、鄂、粤等地,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原山水画家的师承大多也源于此体系,也基本显示了中原山水画的传承格局与脉络。

    第三,老中青画家梯次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河南的山水画界也曾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山水画家,他们以自己辛勤的创作为河南山水的腾飞创造了条件。这除了前文已提及的老画家之外,尚有龚柯、张绍文(已故)、郑玉崑(已故)、王天佑、乔溪岩诸先生,由于时代的局限,他们的实力与画名并未相符,但他们为中原山水所作之贡献不可磨灭。

    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一大批年龄相近、志趣相投、毕业于艺术院校的中青年山水画家,在老一辈的关怀呵护下,迎着新时期美术大潮,中流击水,一显身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基础较好,接受过严格的学院训练,有较高的艺术追求,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具有可贵的开拓精神,又能脚踏实地、深入生活,积极开展山水画创作实践活动,逐步实现了中原山水的崛起,使中原这一地域山水画风逐渐产生了全国影响。

    进入新千年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文化意识的不断觉醒,民族艺术得到空前的弘扬和发展。在中国画界,一批有识之士提出了山水画要“回归本体”、“正本清源”的主张。使得全国范围内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一下子明晰起来,也为新时期山水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年青的一代山水画家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艺术环境中成长起来,这其中也包括中原的山水画家。他们向传统汲取营养,从传统入手,不急不躁,反复锤炼,正在成为山水画创作新的中坚力量,虽然也有死学某家某派的不良风气,但就整个发展态势来看是成熟健康的。

    第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原山水画风是引领中原山水画创作的旗帜。就画风而言,虽为老生常谈,但却不可或缺。长安画派、岭南画派、新浙派、新金陵画派等已为美术界公认,而黄土画派、关东画派、漓江画派、龙江风也正在孕育中。纵观古今,画风、画派的共同之处就是地域性,强烈的地域特点是画风、画派生命所系。明晰这一根本点,中原山水画风的建构就显得很有针对性,也符合中原山水发展的规律。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山水画创作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品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原地域特点,黄河、太行、邙山、大别山等已成为中原画家表现的主要题材,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一题材的艺术表现力,已成为中原山水画创作能否再创辉煌的关键所在。画风、画派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强求,但历史总是呼唤强有力的人物登高望远,振臂高呼,引领大家携手并进,同舟共济。这就是高剑父、高奇峰、赵望云、石鲁等大师一直无法让我们遗忘的原因。

    基于以上较为全面和准确的总结与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的山水画创作有很强的实力和发展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引导合理,督促有方,一定能够跃上更高的层面。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实施“两大跨越”的战略目标,省委宣传部支持并主办了“中原画风”作品展,在全国美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力争使中原山水画的发展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河南省美协副主席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