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老人"谢瑞阶" 第四篇 走向黄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特别高兴,国庆大典的当天,就在龙门湖畔口吟一首[中州即景]:"中原拂天晓,嵩岳起彤云,龙门开伊洛,砥柱垂古今".表达了他的喜悦之情..1949年,组织上让他筹办河南省省立开封艺术学校,任校长.1955年,他被调入河南师专任副校长,主管体育艺术科.1956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改任郑州师专副校长,并兼图画科主任.1958年,郑州艺术学院成立,他任院长.这一段时间,河南艺术教育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
    可到1961年以后,来了一股下马风,有人提出要停办艺术学院.尽管谢瑞阶做了很大努力,也未顶住.后来郑州艺术学院并入开封师范学院(即今河南大学).谢瑞阶被调入河南省文联,搞专业艺术创作.不久前,有家大报的记者采访时问他:"你这一生最如意的事是什么?最不愉快的事是什么?"谢瑞阶随口答到:"最如意的事就是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最不愉快的事就是停办艺术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他满怀激情用绘画来歌颂党所领导的土地改革和翻身农民的喜悦.从1955年始,他的美术创作开始转到黄河题材上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山河壮丽,资源丰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曾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但是,由于历代统治者的腐败,黄河得不到治理,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洪水不时泛滥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举世闻名的害河.从小在黄河边长大的谢瑞阶对此更有真切的感受.
    在黄河的外貌上看来很少可供尤人玩赏的青山绿水,只是在沙滩,峡谷,黄土和平原上蜿蜒数千里的一条巨大泥流.然而,一旦认识了它那大度有容,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将会肃然起敬的和它结为忘年之友,以满腔的热情去歌颂它,使之扬名于世界,梗大的造福于人类.黄河对中华民族的生息成长,发展,都有深远重大的意义,所以历代对它的治理都付出过无比的努力.夏禹的父亲因治水不成而被杀,但禹仍然不畏艰险而继承父业与洪水作斗争,乃至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千古佳话.如是种种,都给了谢瑞阶很大启示和激励,也可能是后来他画黄河的潜在因素.
    因了这种血脉相连的不可分割的亲缘,也因了对黄河的风韵,风范的深深理解,自60年代起,谢瑞阶就对黄河的全貌和重点水利设施作了比较系统的考察,老人行经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7省,行程万余里.正是有了这样深厚的生活基础,才有了对黄河这样一往情深的赤子之爱,才有了相继而出的<三门峡全景>,<雨后新晴>,<黄河入海流>,<壶口瀑布>,<黄河禹门>,<中流砥柱>,<黄河在前进>,<大河上?下浩浩长春>等一系列巨幅杰作.谢瑞阶在画黄河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山水画被称为"社会主义时代山水画的里程碑."
    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视察了黄河,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1955年,国务院又制订了综合治理黄河的规划.这个宏伟的规划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心愿,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十分鼓舞人心.30多年来,黄河流域人民和广大治黄职工,积极相应毛主席的伟大高招,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转战大河上下,在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资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下游,千里大堤培高加固,经受住几次特大洪水的考验,新中国成立一类,从未发生过决堤;在中上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在全河的干,支流上建成了上千座大,中,小型水电,水利工程,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看到这种史无前例的丰功伟绩,谢瑞阶抑止不住内心的激动,想用画?笔画出这黄河的新面貌.
    从1955年开始,谢瑞阶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帮助下,先后多次沿黄河实地体验生活.特别是在三门峡水电站,他呆的时间最长,并受到很大教育.他第一次到工地时,看到那里有许多装物资的大木箱子,上面标着北京发,上海发,哈尔滨发等字样,心里很激动,一方建设,八方支援,这是旧社会绝对办不到的.另外,广大干部,工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也是他深受鼓舞.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黄河画好,为根治黄河做出?一定贡献.
     通过几年的实地考察,谢瑞阶初步熟悉了黄河的地貌与特征,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黄河的波浪看起来象是泥塑的,但又充满动感.再之,黄河流域的山主要在中上游,多为黄土山,它既不象桂林的喀斯特地貌那样异峰突起,山清水秀,也不象华山泰山那样悬崖峭壁,险峻异常.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在黄土山上形成了变化万端的千沟万壑.它一般林木较少,有些荒凉,但有的地方却草木茂盛,一派生机,这些特点,不?亲自观察,是根本画不好的.
    谢瑞阶青年时代学的是西洋画,后来才逐渐改画国画.为了更好地表现出黄河的特色,他尝试着把西洋画的透视和明暗处理技术运用到国画中来,把国画的笔墨和西洋画的笔触揉合起来,而又保持其国画的特色.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在创作了一些片段反映黄河的作品后,他想进一步比较全面地反映黄河面貌.1963年,他沿着黄河跑了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七个省直到山东垦利县黄河入海处,行程二万余里,对黄河的全貌和重点水利设施作了比较系统地了解,积累了大量素材,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