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侯德昌
侯德昌,1934年1月30日生于河南省辉县市孟庄。毕业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任教。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家》艺术顾问。出版有《侯德昌刻字书法选》、《篆书艺术》、《篆书艺术萃编》等。
侯德昌先生是一位书画家。而说到画,自然要提起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那幅气势磅礴的巨幅山水画《幽燕金秋图》。其主笔创作者就是侯德昌先生,他在吸收张仃先生创意的基础上,亲赴八达岭采风,深得长城之“神韵”与“精髓”。该画长16米、高3米,从实地写生到完稿历时4个月,集中描绘了从老龙头到居庸关这段长城的恢宏气势和雄浑风姿,是目前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
中国画首先是看气势,所谓“气势”盛,则精神旺,气魄大。山势、烟云、树石、流水等的位置经营,并结合远近、虚实、开合、藏露、繁简等表现手法,可使画无处不成妙境,无处不得气韵。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首先讲究取势与写气。它反映一个画家自然的眼界和水准。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是讲画面气势的获得非一日一时所能成就,需要穿千山,走万水,身体力行。去感受自然之雄美、壮阔、博大、浓烈,方能现山水之气势。气势是山水画表达之关键,一幅作品,色彩再浓烈、笔墨再精到,若不得气势之取法,就好比“呆若木鸡”,虽绚烂却不厚重,虽开阔却不大气,只得表面之形象,非有画面内在之精神气概。绘画是有生命的,其一就是其气势所至的感召力,能打动人亦能让观者见其更深刻之精神。侯先生的巨幅中国画《幽燕金秋图》,首先便以气势先声夺人,这幅鸿篇巨制无论取势、布势、写势,都极为成功,既得山水自然之气概,又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内在气概。一位领导人评价“画的气势很大,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再论意境,叶朗先生说,从审美活动(审美感兴)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一方面超越有限的“象”(“取之象外”、“象外之象”),另一方面“意”也就从对于某个具体事物、场景的感受上升为对于整个人生的感受。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
山水创作,气势之后,意境为先,正所谓“法备气至为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巨幅《幽燕金秋图》勾画出千岩万壑、层峦叠嶂的景色,群山环抱、峰峦叠嶂,蜿蜒曲折的长城盘卧其上,青松、夺目的红叶、瀑布与云雾。整个画面虽取自自然之象,却又表达和营造了象外之境,它展现了画家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深深依恋和向往。这种源于生活的热爱在画家纯熟的笔法中得以展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名山大川的寻访和不断的笔耕是画家能够创作如此磅礴气概与悠远意境兼得佳作的重要原因,而更重要的在于画家通过此画所展现的求实进取的艺术观和人生观,以及一个艺术家对中华山水那种朴素的、纯粹的爱。
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在构图上喜欢“远”,高远、深远、平远。侯先生的这副作品也集中地反映了画家对于画面之远的理解。山水本来是轮廓俱实的具象景物,而“远”突破山水有限的形体,使人的目光伸向无限。从有限的时间性空间进到无限的时间空间,进到所谓“象外之象”、“景之景”。“远”,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望“远”才能思古今、思人生、思未来。
三论笔墨,笔墨是中国画之根本,用笔包括提、按、顿、挫等很多方面。比如写字,起笔、运笔、到停笔都有一定的道理。一个线条中贯穿了所有的气韵、力度。节奏感、韵律、气势全在笔墨的提、按、顿、挫,浓、淡、枯、湿、干等变化中,中国画创作即使是一条黑线,也有诸多讲究。古人云: 用笔之法得,斯用墨之法亦相继而得。必谓笔墨为二事,不知笔墨者也。今试使一能书者与不能书者同于一方砚上用墨,及其书就彩色通不相伴,此人人所易见而易知者,何必更疑于墨法乎?昔人八生之说,有生水生墨。其意盖谓用新汲之清水现研之顶烟,毋使胶滞取助气韵耳。非谓未能用笔反有能用墨者。然作书止用黑墨,作画则又不然。……墨有五色:黑、浓、湿、干、淡,五者缺一不可。五者备,则纸上光怪陆离,斑斓夺目,较之著色画尤奇恣。得此五墨之法,画之能事尽矣。但用笔不妙,五墨具在,俱无气焰。侯先生是书画俱佳的大家,笔墨功力自然精到,如《幽燕金秋图》一画,可谓“笔动能静,气放而收;笔静能动,气收而放。此笔与气运,起伏自然,纤毫不苟。能会此意,即为法家;不知此理,便是匠习。”由此看来,候先生自是***家。
四论章法,中国画论早就有提出“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并“以得势为主”。此作构图布局颇讲章法,注重画面远景、中景、近景的协调统一。尺幅之中,传达出无限天地。无论是云烟雾霭中的群山,还是岩石上傲然挺立的青松,盘卧的长城,都传达出华夏民族巍然不屈的民族气节。将自然的优美和壮美结合得如此完美,可谓匠心独运,兼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同时对景物取舍有度,亦体现了画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控制画面的能力。在色调上,非常讲究墨色的浓淡轻重,大片渲染的远山与细心勾勒的近景形成鲜明对比,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远山与近松之中流淌的云彩和瀑布,别有一番灵动和生气。虚实相生,动静相宜,刚柔相济。情思所寄,令人如临其境,回味无穷。
南朝谢赫论画,章法亦为经营位置一说,于绘画具有重要的影响。经营位置不仅反映画家把握画面的能力,更传达画家的品格、修养。画大画虽较易得画面开阔之气,但非有过人之能耐,很难控制住画面。左右、上下、前后,都必须进入整体的画面之中。此画在这方面无一不佳,景物位置、笔墨位置、气势位置,皆有画家独特之考虑。自觉地在立意渲染,在行笔、用墨、构图、着色等方面营造出新的意境。
侯先生擅画大画,自是他师法自然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得。《幽燕金秋图》当为经典之作。作者在画中融山水的磅礴和时代的气概于一体,将生命的色彩和大自然的色彩相交融,鲜丽而永恒,实为天地大美的象征,也是画家赤子之心和对祖国山河的深深眷恋的写照,是饱含对国家、对人民、对自然、对自身的真情的时代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