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徐庶之的艺术人生(二)----章青

情溢边疆   以真现美
     古人云:“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笔墨生情,以情动人,是艺术的灵魂。情从何来?首先是艺术家要以满腔热情投入生活,在丰富的生活源泉中搜集素材,与人民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这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基本功。
徐庶之先生在创作道路上辛勤地迈出了这一步。1954年,他刚到新疆工作,一月的新疆风雪迷漫,滴水成冰,他足蹬毡筒,头戴皮帽,身着棉衣,打起背包,乘上大卡车,经过帕米尔高原七天的跋涉,到达南疆的柯尔克孜民族居住区。他以顽强的精神克服生活习惯不同、民族语言不通的困难,用手比划,沟通感情,体验生活达半年之久,画了数百张速写,他通过绘画交朋友,与群众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此后,他在农村基层建立了生活基地,经常下到民族地区去体验生活,搜集素材。1956年到伊犁地区写生,1958年到精河县劳动,1962年去和田、于田、喀什、塔什库尔干写生,1963年又去和田、喀什,1964年去伊犁喀萨克州,1965年在头屯河区社教,1972年到乌拉泊劳动,1979年到阿尔泰体验生活,十多年生活劳动在群众之中。无论伊犁河谷、阿尔泰山林、帕米尔高原、吐鲁番盆地、苏巴什古城、塔里木沙漠、湖畔、草原,都有他走过的足迹,他身边积累数了千张生活速写素材。
    生活的真不等于艺术的真,但生活的源泉,却为他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徐庶之先生在深入生活,大量写生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作,《帕米尔集市》、《叼羊》、《和田巴扎》等是他前期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他雄厚的速写素材痕迹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田巴扎》一画中描绘了三百多个人物的形态,驼队、牛车、羊群,生动多彩,栩栩如生。《叼羊》画中,前面奔驰的马群,矫健勇敢的人物,互相争夺,交相私语,刻画得十分深刻,画面后面的观众约有四、五十人,虽然远小,却形态各异,足见徐庶之先生的速写功力。
    从画集中我们看出,从1977年起,他已进入创作的高峰期,每年都有几幅作品问世。1984年徐庶之赴库尔勒、库车、拜城等地千佛洞临摹古代壁画,丰富了他的艺术涵养和技巧,同时在这个时候他也应邀走遍了全国各地,与许多画家进行了艺术交流,使他的艺术表现走向成熟,构图的完整多变,色彩的浓艳明朗,人物的刻画入神,笔墨的气韵生动,技巧灵活熟练都达到了更上一层楼的艺术效果。例如《除却冬装为尔忙》(图1),以清朗的笔法表现了剪羊毛姑娘聚精会神劳动的情态,以简约的线条准确地描绘了对象的头巾、衣裙、羊毛,无论在造型、质感、神情,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