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专题

   读过胡圣虎先生的“不懂技法 胸无点墨 张海不是书法家”一文,觉得他企图以抨击正面大人物的形式来达到凸显自己的目的,炒作之心昭然若揭。而且如胡圣虎这类在书法网络上招摇撞骗的伪“名人”还挺有人气和市场,在书法江湖此文已有上万的点击率。

   胡圣虎自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到处制造新闻,哗众取宠,招摇撞骗。但据湖北省书协有关负责人称他并不是,省书协会员也只才批不久,还是胡圣虎软磨硬缠没有办法,湖北省的新人展他都没有入选过。可他偏说,华人德是他同学,一起搞书法的,徐本一、陈新亚是他身边的书法人,他还曾为启功改书法。

    从湖北书法界的朋友和湖北省直机关工委了解到,胡圣虎是这样一个人:他死缠着加入了省书协,他却说,有中国书协副主席提他当中国书协理事他不干;他说他淡泊名利,却在《书法报》和自己编印的垃圾书上号称著名书法家,开出万元平尺的身价;他甚至还说,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发函请他当顾问、当名誉主席,这些信他丢进了纸篓。

   张海先生在我眼里是当代少有的勤奋书家,极具能力的书法活动组织者,是一位慈祥宽厚的前辈,因此发文以正视听。

   张海先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即在安阳市专业从事书法组织活动和书法创作。 1981年调入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从83年起任副秘书长、85年任副主席兼秘书长、91年任主席。主持河南书协工作期间,举办了大量在国内外具有开创性有重大影响的书法活动。其中从84年起举办的四届中原书法大赛、河南中青年墨海弄潮展、国际书法展、新十年书法论辩会、国际临帖展、创建了河南书法函授院等,规模空前,形式独创,在国内外书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新时期中国书法复兴起到了重要作用。采取多种举措,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使一大批作者脱颖而出,从而使河南书法由原来中下游水平,成为全国公认的书法大省。以最权威的全国书展为例,1989年?2004年共举办五届全国书展评奖,第四届全国展河南入选数、获奖数均居第一;五届全国展获奖第一,入选第二;六届、七届入选、获奖均居第一;八届全国展入选、获奖均居第二。入选数和获奖数十个可比数字,河南获得七个第一,三个第二。现在全国设置的三大展览,其中两大展览(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和全国青年展)是由河南提议被中国书协接纳并首先在河南举办。不仅如此,河南书协多次承办全国性展览和大型活动,如全国第三届书法篆刻展、第一届、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隶书展、首届青年展、第五届书学讨论会等,为中国书法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海书法真、草、隶、篆4体皆能,且以隶书、行书为最强。篆书得力于杨沂孙,行书出自“二王”,草书追张旭、怀素神韵,楷书以《张猛龙碑》为宗,隶书取《封龙山》碑之宽绰古雅、《礼器碑》之变化如龙舞,创作了自成一家的草隶的独特风貌。张海先生还潜心研究汉代简书,以行草飞动圆劲的笔触,写庄重醇厚之体,形成了他个性突出的草隶风格,为书界所公认。  

   张海先生的隶书,有三种风格。其一,如《洛阳处天下之中五条屏》(即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这是在前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上是简书的面貌,比"行书时期"作品更加纵肆,墨色的变化也更多。其二,如《杜甫旅夜书怀轴》。张海先生隶书得益于《封龙山颂》,《封龙山颂》宽博、浑厚,而又不乏生动、张杨,这种风格即是在《封龙山颂》的的基础上形成的,那种既醇厚、又恣肆的气息宛然犹在其突破之处,则不可不令人叹服。首先,行笔的草化是十分明显的。干、湿、浓、淡、飞白,体现了速度的多变,张杨了书家的精神。其次,以长锋作字,点画上更加丰富多彩;张海先生的这种风格中,其实还融入了魏碑的成分。截锋直下形成了独特的起笔,翻折笔形成了峭拔的肩,以及矩形结构的呈三角状,都显然是受了《张猛龙碑》影响。用笔如此大胆波辣的草隶,可谓前所未有。期三,如《听鸟问花联》。同前两种风格相比,这种风格其实更加恣肆。他不取简书的基调,也不取羼以北碑的味道,在基础的层次上,实现了对汉隶的回归。当然,这种回归是又一个层次的回归,此前积学所得都蕴蓄其中,结字似汉碑而非汉碑,用笔似行草而非行草,已经很难指出其来龙去脉。也正是无法指明其来龙去脉,实现了他的独创性和价值,实现了"杂多的统一"。然而,这种风格的作品,目前所见不多。不过,明显可以看出,较之大家闭目能见的前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摒弃了一些"机巧",而更加恢宏大气。纵观清代隶书复兴以来的作品,金冬心以奇谲胜,陈洪寿以散淡胜,邓石如以朴茂胜,伊秉绶以宏大胜,何绍基以拗峭胜,赵之谦以流丽胜,吴昌硕以浑厚胜,而皆为隶中之"正书"。近人学隶有成者非鲜,而以来楚徕第一,来楚生的成就,盖在不失汉隶博大浑穆的基础上,而写意沛乎其间,睹之不禁有应节而舞之感。隶书当然是写出来的,能够笔笔写出,也就避免了"刻鹤图龙"之病,况且其味道醇和,意境隽永,所以来氏的隶书成就,比于清隶大家,洵于愧色。来楚生之后,擅隶者峰起,而可与来氏比肩者,何其寥寥!张海先生隶书的汪洋恣肆,纵观清初以降,得未曾有。这样,他首先在独创性上,就取得了书史上意义的价值。张海先生花甲初度,正冉冉迈入人书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