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学人的最后结局之董作宾

   董作宾(1895年3月20日-1963年11月23日),原名作仁(入学后名),字彦堂,号平庐。河南南阳人。知名文史学者,在考古学、殷商史、文字学、书法及篆刻艺术等方面颇有贡献。曾于福建协和大学、中州大学、中山大学、台湾大学执教,1951年1至6月任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1923年入新成立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开始研究甲骨文。1925年至福州,任协和大学国文系教授,翌年改任中州大学文学院讲师。1927年南下广州任中山大学副教授,1928年受聘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辑员,前往小屯调查。史语所从该年至1937年,针对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甲骨15次,董作宾参加了前7次和第9次发掘,将收集到的甲骨文分为五期:盘庚武丁时代、祖庚祖甲时代、禀辛康丁时代、武乙文丁时代、帝乙帝辛时代。被誉为甲骨学四堂之一。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台,受聘台湾大学文学院教授。1950年担任《大陆杂志》发行人并编《台大文史哲学报》,次年成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董举家来台之后,生活贫困,家中十余口,食指浩繁。1955年8月,他应香港大学之请,赴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任研究员。1958年,胡适由美抵台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后,力邀董作宾返台,史语所成立“甲骨学研究室”,由董作宾担当主任主持工作。1959年忽膺中风,不能言语,“入台大医院治疗三月而愈,然自后语言即告蹇涩”。1963年心脏病发去世,这天是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之日,安葬于台北市胡适公园。